年8月5日上午,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聘任仪式暨第一次会议于上海交通大医院召开。
上海市科委朱启高主任、上海市教委蒋红巡视员,上海市卫健委黄红书记,医院发展中心王兴鹏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林忠钦校长等领导莅临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和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代表实验室出席会议,实验室研究组长及部分科技人员参会。
壹领导致辞
医院戴慧莉副院长主持了第六届学术委员会聘任仪式。
首先,医院致欢迎辞。李院长在讲话中衷心感谢各上级单位对实验室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医院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扶持实验室建设,为肿瘤研究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随后,王兴鹏主任、朱启高副主任、蒋红巡视员、黄红书记和林忠钦校长分别致辞,充分肯定了顾健人院士等老一辈学术带头人对实验室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实验室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基础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交流以及开放运行等方面的成就。同时,祝贺第六届学术委员的正式成立,并希望实验室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鼓励创新和交叉,凝练实验室未来研究方向中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在新一届实验室主任与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带领下,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肿瘤研究中心的重要使命与责任,助力上海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目标奋进。
贰聘任仪式
接着,李卫平院长宣读了国家卫健委下发的新一届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批文,正式宣布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医院王红阳院士担任学委会主任;顾健人院士等十三位专家担任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特聘委员。陈国强院士和李卫平院长为新一届学委会成员颁发了聘书。
叁工作报告
聘任仪式之后,王红阳院士主持召开了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实验室主任陈国强院士作工作报告,他首先回顾了实验室发展历史,对历任主任,尤其是创始主任顾建人院士表示真诚感谢,并向顾先生躹躬致敬!随后,他表示交大常委会提名本人任新一届主任,并得到国家卫健委批复,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定不负使命,踏实前行!随后,他向新一届学委会成员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历程和基本情况,回顾了实验室的战略定位和研究方向。同时,针对上一轮实验室评估意见,详细介绍了整改措施和成效,近三年科研工作进展、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并提出了在当前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进行优化重组的形势下,实验室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规划。
与会学委会专家及领导认真听取了陈国强主任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实验室针对上一轮评估的整改成效:实验室体制机制的理顺,人才队伍的优化整合、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以及实验室科研楼即将启用等,使得实验室呈现出全新面貌,良好的发展势头令人振奋。尤其是机制体制的转变,将推动实验室的肿瘤基础研究与上海交通大学、交大医学院的优势学科以及医院的临床学科相结合,多学科交叉研究,实现肿瘤系统医学研究从临床到基础再回到临床的“闭环”研究,最终达到防控肿瘤的目标。同时,学委会专家建议实验室注重原创性、自主性探索,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控和健康保障等医学领域做出“0到1”的颠覆性成果和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转化医学研究成果。另外,针对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这一机遇,学委会专家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方向与规划进行了深度探讨,提出了合理化意见与建设性建议:作为聚焦肿瘤学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战略定位和研究方向应更高、更远、更系统,为我国肿瘤防控事业贡献知识和力量。
肆总结合影
最后,实验室主任陈国强院士总结发言,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实验室应齐心协力,继续保持和发扬实验室的整改成效和消化系统肿瘤防控的特色优势,不断提升科研竞争能力,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肿瘤研究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推动我国肿瘤研究事业的进步再立新功。随后,与会学委会委员及领导合影留念。
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
(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国强院士樊嘉院士蒋华良院士
林东昕院士王辰院士王红艳教授
王红阳院士王小宁教授徐强教授
杨胜利院士曾木圣教授张华凤教授
张学敏院士
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特聘委员名单
(按姓氏拼音排序)
顾健人院士强伯勤院士沈倍奋院士
伍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年,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批准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肝癌功能基因组研究方面,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功能和应用前景的新基因,提出肿瘤是一种系统性疾病的新理念,开拓了以系统生物学观念研究肿瘤的新领域。在肿瘤转化医学研究方面,尤其在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取得了创新性发现和成果。
截止年8月,实验室有两院院士4人、国家千人计划6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杰青14人、海外杰青1人、国家优青1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等,共有58个课题组。
近三年来,实验室聚焦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防控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在Nature、Cell等发表SCI论文共篇,其中IF大于10分论文共58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在“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肿瘤[YuT,etal.Cell等]”和“肿瘤治疗新技术与新方法[WangC,etal.Nature(inpress)、3个CAR-T细胞药物获得中国NMPA临床试验许可、1个CAR-T细胞药物获得美国FDA及加拿大卫生部临床试验许可等]”的前沿领域渐由并行进入领跑。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dlawyers.net/zlby/zlby/1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