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深圳市第二人民获知,市二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蔡志明教授团队在膀胱癌研究方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启控制癌细胞生死的“命运之门”,有望打破传统化疗“通杀”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现状
如何能够正确区分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成为了癌症研究与治疗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
如何区分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是癌症治疗中的“瓶颈”,但这一“瓶颈”有望突破
据介绍,目前,泌尿生殖系统的癌症发病率占男性癌症的39%,而膀胱癌是泌尿系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泌尿系统肿瘤的首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目前的癌症治疗存在“瓶颈”,化疗、放疗、手术等治疗方式存在无法有效区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困境肿瘤相关抗原125,导致化疗等治疗方法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通杀”,且存在严重的副反应,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而细胞和基因治疗也存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部分通杀”的弊端“很多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因为化疗存在‘通杀’弊端,其造血细胞、骨髓细胞等正常细胞也一同被杀灭,所以有癌症患者化疗时出现头发掉光等现象”研究团队说
如何区分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是癌症治疗中的“瓶颈”,但这一“瓶颈”有望突破
区分癌细胞成治癌瓶颈
深圳商报记者 郑健阳 通讯员 黄卫人
蔡志明教授团队的研究项目——合成生物器件干预膀胱癌的研究是2014年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国家973计划项目之一膀胱癌是该团队的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