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发现放疗总是以分次方式进行的,相比于手术,放疗为什么要采取分次方式而不是采用一次治疗方式呢?这是因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在射线对肿瘤的照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奇特的现象:
1放射损伤中的DNA修复
人们认为,射线能杀灭肿瘤细胞,是因为细胞内部存在着靶(即DNA),放射治疗就如同打靶一样。所谓的DNA实际上就是染色体片段。人类细胞中的DNA是双链的,一般能量的X射线或?射线照射细胞时,大多情况下会发生许多单链断裂,这种损伤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被修复,也就是说以另一条DNA为模板进行复制而成功修复。大部分的损伤都会被这种方式修复。
人类组织对射线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组织在射线照射后,很快出现了损伤,如口腔粘膜、小肠组织等,这类组织的增殖很快,出现的损伤被增殖成功修复。这类组织我们称之为早反应组织。肿瘤属于早反应组织。还有一类组织,射线照射后损伤出现的比较迟,如脊髓、视神经等,这类组织我们称之为晚反应组织。晚反应组织在照射过程中不增殖或很少增殖。放射治疗的目的就是控制肿瘤生长,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使其少受照射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此就要保证正常组织在照射过程中对放射损伤的修复。正常组织对照射剂量是很敏感的,低剂量的照射,有利于保护正常组织,而肿瘤则对治疗疗程很敏感,放疗的疗程开始后,要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完成放疗疗程。分次放疗有利于正常组的修复。
2细胞再增殖
人们都有这个概念,大肿瘤比较难治,为什么呢?因为大体积肿瘤中存在的肿瘤克隆源性细胞(或叫肿瘤干细胞)比较多,只要存在克隆源性细胞,它就会分裂分化增殖,不断形成新的肿瘤细胞,要杀灭它需要比较高的剂量;同时肿瘤体积比较大时,要杀灭它就可能包括更多的正常组织,而正常组织有一定的耐受剂量,超过耐受剂量就可能造成放射损伤。从癌前期病变演化到癌症病灶,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人们发现,对肿瘤细胞实施照射,肿瘤很快停止生长,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肿瘤细胞又会恢复原来的生长速度。实际上,在射线照射肿瘤退缩时,可能就已经存在细胞的再增殖了。这种现象提示我们,肿瘤放疗的流程一旦开始,如果不是机器故障或是病人自身的原因,就不要随意停止治疗;再则,如果是增殖比较快的肿瘤更要进行加速的放疗。
3细胞内周期的再分布
具有生命活力的细胞不断的进行分裂增殖,从一次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形成一个周期,一个细胞周期由不同分裂时相组成。处于不同时相的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有的比较敏感,有的则比较抗拒。进行照射时,比较敏感的细胞死亡了,而处于不敏感时相的细胞经过一段时间,随着细胞分化的进行就会进入相对敏感的时相,因此分次放疗可以更加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
4肿瘤内乏氧细胞的再氧合
肿瘤细胞的生长必须要有充足的血供来提供充分的氧气,但是通常情况下肿瘤生长的比较快,而血管的生长比较慢,跟不上肿瘤的生长,所以在肿瘤的中心区域就会出现乏氧细胞,乏氧细胞对射线是比较抗拒的,不敏感的;处于肿块周边的细胞则是氧合比较好的细胞,对射线是比较敏感的。分次放疗时,处于肿块周边的比较敏感的细胞被杀死了,肿块内部的细胞就会进行氧合而变成对射线敏感的细胞,因此,分次放疗有利于杀灭肿瘤细胞。
综上所述
肿瘤之所以采用分次放疗,是因为它和正常组织对射线的反应是不同的,有利于正常组织对射线损伤的修复,有利于增加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提高肿瘤放疗的效果。
注:题图转自「全景网络」
赞赏
长按白癜风报销基金白癜风复发扩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dlawyers.net/zlzl/1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