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pf.39.net/bdfyy/tslf/190620/7232741.html
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MT)主要包括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平滑肌瘤、神经源性肿瘤、脂肪瘤、异位胰腺、颗粒细胞瘤、施万细胞瘤及转移瘤等,其中间质瘤与平滑肌瘤是比较常见的,而神经源性肿瘤、脂肪瘤则较罕见。间质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及远处转移风险,属于交界性肿瘤。
版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指出:(1)局限性GIST原则上可直接进行手术切除(最大径线≤2cm但边界不规整、溃疡、强回声及异质性;推荐位于胃大弯侧及胃底体前壁直径≤5cm的病灶可考虑腹腔镜手术);(2)考虑到长期安全性及肿瘤标本取出问题,目前并不推荐内镜下行GIST切除术。平滑肌瘤是起源于平滑肌细胞的良性肿瘤,通常无症状,预后良好,美国胃肠病协会指南建议,3cm的平滑肌瘤进行手术或内镜切除。而其余几种类型肿瘤则更为罕见。目前对于黏膜下肿瘤主要有内镜下介入治疗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肌层剥离术及外科手术治疗,两者相互补充手术禁区,甚至联合应用,得到了比较全面的治疗范围。自Ohashi首次成功利用腹腔镜胃腔内手术治疗黏膜、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及胃腺瘤以来,腹腔镜胃腔内手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近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胃腔内手术也逐渐变得成熟,使一些原本需要大范围切除的外科手术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内镜”手术,体现了保留功能手术的意义。我们利用普通腹腔镜施行完全腹腔镜胃内手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SMT多属于良性病变,只有不到15%的SMT表现为恶性。胃是消化道SMT最好发部位,而常规胃镜检查检出率仅为0.33%~0.76%,因此常需要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将内镜技术与实时超声显像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可很好地显示胃壁层次、病灶大小、血供等,超声内镜是目前评估消化道SMT最准确的影像学检查;但一些SMT可能发生局部邻近组织、脏器的浸润与转移,因超声内镜探头显像范围有限,无法有效评估范围外的淋巴结及周围组织,因此术前CT/MRI的检查也是必要的。因此术前超声内镜联合CT检查是术前评估的常用方法,用以定位肿瘤位置并判断手术的可行性。
根据版中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除具有明确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术前病理不明确或不能耐受内镜手术的患者均可行内镜下介入治疗,但未明确规定病灶大小。同样的,在国际上对于病灶2cm的SMT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切除,但考虑SMT存在一定的恶变风险,一般推荐切除。而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发现有些特殊部位(胃食管结合部、幽门区、小弯后壁)的黏膜下肿瘤在内镜下切除难度较大,此外,术前超声内镜确定肿物位于固有肌层时,内镜切除难度较大,同时创面不易在内镜下缝合关闭,而施行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又会“扩大”手术创伤或破坏幽门贲门功能,且依据CindyBoulanger-Gobeil等的报道,目前腹腔镜胃腔内手术并无明确规定适用SMT病灶大小的上限;因此,胃SMT侵及固有肌层或处于内镜不易处理的部位时,建议行腹腔镜胃腔内手术。
经腹腔镜施行胃腔内手术效果较好,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影响手术操作视野,无脱落、意外情况发生,术后病理报告均提示切缘(包括水平、垂直)阴性,术后亦较少发生并发症,表明此术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性。虽然内镜下介入治疗技术已发展得很成熟,但医院尚不够成熟,因此腹腔镜胃腔内手术便体现出了优势,将一些内镜下不容易施行的手术变得更容易操作,很适合医院开展。此外,根据年早期胃癌内镜下规范化切除的专家共识意见,早期胃癌分期为Tis、cT1a时也可行内镜下切除,适应证为:分化型cT1a未合并溃疡的无明确规定肿瘤直径,对于合并溃疡的则要求病灶≤3cm;未分化型cT1a则要求未合并溃疡且病灶≤2cm,基于这一共识,对于内镜下切除位置不利的早期胃癌也可借助于胃腔内手术治疗。
除一般优点外,这种手术还有其特有优势:(1)由于利用了腹腔镜装置,因此术中失误导致穿孔、出血时,可及时有效地处理。(2)充分利用了胃腔体积及胃黏膜的表面积,因此在操作空间与创面关闭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胃腔内手术装置也有其自身的缺点:(1)术野产生大量烟雾时,一旦开启吸引器,虽然能及时抽吸出术野的烟雾,但术野也会相对缩小,影响操作,增加误伤的风险。我们采用低流量、间断吸引,保证手术视野的清晰、稳定。(2)对于深入固有肌层的肿瘤操作多较困难,容易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对于这些患者常仔细操作,术中利用纱布进行病灶旁组织的保护。(3)对于某些特殊位置(如胃前壁)的病灶难以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