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发展史

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根植于岭南医学的土壤,是岭南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其创立、发展遵循岭南地域、气候、体质及岭南药物的特点,是对《黄帝内经》“三因制宜”理论、《伤寒杂病论》“辨病、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岭南医家学术成果的继承与发扬的生动实例。本流派善用南药治疗岭南地区常见肿瘤,较早提出“带瘤生存”理念,在肿瘤领域拓展中医四诊、发扬温病学说,开创了中医肿瘤食疗学,促进了岭南地区“中西汇通”学派发展,率先开展中医肿瘤本科教育,制定了实体瘤的中医肿瘤疗效评定标准,系统构建和充实中医肿瘤学术体系。

一、岭南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渊源

岭南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的理论渊源可上溯至《黄帝内经》因人、因地、因时之“三因制宜”理论、“五行学说”生克乘侮规律等理论学说。临证吸取仲景《伤寒杂病论》“辨病、辨证论治”学术思想而践行“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受“补土派”李东垣《脾胃论》“人以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等脏腑病机思想影响,用药师法《神农本草经》药物“三品分类法”、“四气五味”理论。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理法方药受古代中医药理论、流派的启发和影响巨大。

二、岭南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岭南位于五岭之南,其名始于唐贞观时“十道”之一。岭南位于我国最南端,主要包括广东、海南两省及广西省的一部分,南濒海洋,北靠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这5条山脉形成天然屏障,使岭南与中原内地阻隔而形成了不同于中原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岭南地域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处北回归线两侧,地兼山海,为海洋气候和内陆气候之交汇,受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居全国最高水平。该地区气候炎热而湿润,河道纵横,山林险阻,植物繁茂,每有瘴疠蛇虫袭人。

《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清·何梦瑶《医碥》指出:“岭南地卑土薄,土薄则阳气易泄,人居其地腠理汗出,气多上壅。地卑则潮湿特盛,晨夕昏雾,春夏淫雨,人多中湿,肢体重倦,病多上脘郁闷,胸中虚烦,腰膝疼痛,腿足寒厥”。岭南历代名医辈出,《岭南医征录》载晋代至民国初期医家已逾人,在继承中原医学理论基础上,着重研究岭南特殊的人文气候环境、人群体质对发病的影响,逐渐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岭南医学。

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是岭南医学流派的分支学派,受近代岭南名家广东省名老中医周子容、关济民影响学术,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创立者周岱翰教授开始研究抗癌中草药。名老中医周子容曾任广州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主任,家学渊源,父、叔都是较有名望的中医,早年学医于吕楚白等岭南名医,毕业于广州光双中医学校。他熟读医典,对朱丹溪、李东垣、雷少逸的著作钻研尤深,行医近五十年,对内、妇、儿科均有心得,尤擅长治疗脾胃、肝肾疾病。关济民是广东省第一批省名老中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药方剂教研室顾问。一生致力于中医药临床与教学,曾主编或审编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神农本草经讲义》、《中药学讲义》、《方剂学讲义》、《中医方药学》等。熟谙仲景方药,在经方、古方运用上造诣颇深,精于内、儿、妇科杂病的治疗。此时,作为岭南地区中医肿瘤研究的开拓者,周教授在国内较早进行了系统的经典文献、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抗癌中草药、抗癌方剂等一系列中医肿瘤学术资源的挖掘与整理研究。发表《常用抗肿瘤中草药简介》等系列论文,成为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孕育的标志。

从年因继承广东省名老中医经验需要而调入广州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周教授便十分注重中医肿瘤临床、教学、科研的综合发展。年,在《新中医》杂志发表《恶性肿瘤的中医药认识及治疗》一文,认识到肿瘤是邪毒积聚,毒发五脏,虚实夹杂的全身性疾病,多属“癥瘕”、“积聚”等范畴。强调肿瘤的辨证论治应遵循张仲景提出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肿瘤学两大学术特色与优势。年,在广州中医学院筹建肿瘤研究室,同期在广州医院开设肿瘤专科门诊。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医疗、教学、科研平台初步搭建。

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十分注重学术传承、人才培养。年至年,肿瘤研究室举办了3期广东省消化系统癌瘤专科班,为全省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了一百余名中医治癌骨干。年,在广州中医学院主讲《中医肿瘤学》课程,在国内较早开展中医肿瘤专业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本流派重视教材文献与学科建设工作。80年代即出版中医肿瘤学术专著,包括年出版《常用抗肿瘤中草药》,同时在香港《明报》刊登肿瘤食疗方,年出版国内第1本肿瘤食疗专书《癌症的中医饮食调养》,根植于岭南特色的饮食文化,开创了中医肿瘤食疗学的先河,该书从营养学和中医学的角度探讨了饮食营养对于肿瘤调治的作用。年,利用南药研发国内第一个治疗肺癌中成药鹤蟾片,获得年全国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部级)乙等奖。

本流派于年在广州医院创建肿瘤科病房,周岱翰教授任科主任,是国内较早的中医肿瘤临床专科。上世纪80年代,周教授认识到:中医药治癌的特点在于病灶稳定率较高、生存期较长,表现为带瘤生存,并在抗复发转移方面具有潜在优势,而单纯局部缓解率作为评定疗效的标准不能完全反映中医药的疗效。倡导“带瘤生存”的肿瘤治疗新理念,体现了中医肿瘤治疗特色。年,参加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医药对非小细胞肺癌防治及抗复发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对中药制剂固金磨积片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年,因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周岱翰教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年周岱翰教授担任第一届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会长(现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成为中医肿瘤学术在岭南地区以及全国范围的领军人物。

年,本流派开始招收临床肿瘤专业研究生,周岱翰教授招收了第一名研究生为林丽珠。同年,《肿瘤治验集要》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周岱翰教授总结其近30年癌症防治理论与经验,认为肿瘤的辨证施治规范的形成始于《伤寒杂病论》,其六经、八法是现代中医肿瘤治疗的绳墨。明确提出“带瘤生存”学术思想,即在肿瘤辨治的过程中,当邪(肿瘤)正(机体)对峙、邪难压正的状态下,病情相对稳定,可以出现“带瘤生存”的特殊阶段。《肿瘤治验集要》的诸多学术理念与临床经验被许多文献引用、同行验证,标志着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发展到更高新阶段。

年,周岱翰教授学术继承人、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林丽珠教授提出引入生存质量评价指标,有助于解决中医疗效无法客观评定的问题,将生存质量研究纳入中医肿瘤疗效评价体系。年,林教授在《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卷五》系统总结了周岱翰教授的学术经验。年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后流动站,较早进行中医肿瘤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积极推动流派传承工作走出国门,澳洲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聘请周岱翰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同年,在周教授召集组织下,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讨论、制定了中医药治疗常见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讨论稿),切合中医肿瘤疗效作用特点,推动了中医肿瘤临床与科研的规范化发展。同年,周教授主编《中医防治癌瘤荟萃》在香港亚太新闻出版社出版,在岭南、港澳地区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年,针对岭南地区肺癌特殊病机、临床分型,以“益气除痰法”为治疗大法,主持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提高肺癌中位生存期的治疗方案研究”,在岭南、华北、医院成为分中心单位,标志着流派科研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因中医肿瘤学的疗效评价采用WHO/RE-CIST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无法反映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特点,如何客观评价中医药的治疗疗效引起学术界重视。年,承担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医肿瘤疗效标准评价系统研究”,探索实体瘤的中医肿瘤疗效评定标准。

年流派所在肿瘤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年,周教授被国家中医药局评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林丽珠教授被评为经验继承人。年先后出版《临床中医肿瘤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医肿瘤食疗学》,这些肿瘤专著的出版,全面总结了岭南地区、国内中医、中西医治疗肿瘤的经验与进展,系统总结了中医肿瘤食疗的渊源与发展,创建了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中医肿瘤食疗学,丰富了流派的学术内涵。制定并发表了实体瘤的中医肿瘤疗效评定标准(草案)(STLZYLX),该标准经临床推广应用证实与RECIST评价标准存在相关性,这一标准的建立完善了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的学术体系,促进了中医肿瘤学的学科构建。

年,流派所在肿瘤科逐渐形成了以中医为主,多学科、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新模式,在单纯中医药综合治疗,中医药配合化疗、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结合射频消融微创治疗方案,获得整体与局部、治标与治本兼顾的目的,取得优于单一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年,在全国中医药院校率先开办中医肿瘤本科教育,主编出版第一本本科教材《中医肿瘤学》,“敢为天下先”,为中医肿瘤人才培养进行新的探索。同年,由周教授任主委的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联合香港中西医结合学会、国际中医药学会(澳门)创办“粤港澳中医肿瘤大会”,首届大会的主题是:中西汇通、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为岭南地区、粤港澳、东南亚地区中西医肿瘤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分享信息、启迪思维、加强合作的学术平台,本流派对外学术交流与协作与日俱增,学术辐射力进一步增强。

年,林丽珠教授作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出师,并获得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针对清金得生片抗肺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探索岭南中医药防治癌症作用机制。3月,在国际顶级的肿瘤科研机构——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The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周岱翰教授、林丽珠教授所作专题报告《中医肿瘤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和《提高非小细胞肺癌中位生存期的治疗方案研究》,引起美国医学同行的。此后,NCI癌症补充和替代医药办公室主任、医学肿瘤学家杰弗瑞D·怀特博士专程来访,深入了解中医肿瘤学术特色。年,肿瘤科被批准为国家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基地。10月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正式通过验收。林丽珠教授当选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在岭南广东、全国范围内的学术地位得到肯定。

年,与进俱进开展中医药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探索肿瘤生物治疗与常规治疗手段有机结合的新疗法,走在国内肿瘤学界的前列。针对岭南地区高发的鼻咽癌,主编《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策》。周教授被委任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肿瘤学》主编。3月主持“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项目“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研究”临床实施正式启动,本课题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探索中医药对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老年肺癌)治疗、康复的整体作用,规范中医药对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最终形成“非小细胞肺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临床实践指南”,进一步巩固了流派在国内中医肿瘤学术界的领先地位。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强化建设单位”、“肿瘤协作组副组长单位”、“肝癌协作分组组长单位”。组织肝癌协作组各协作单位制定、梳理肝癌诊疗规范,并配合肺癌、结直肠癌协作组牵头单位进行相应诊疗规范的制定和修改工作,流派中医肿瘤专科建设成就在岭南地区独树一帜。

年,周岱翰教授被国家中医药局再次评为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第四批)。林丽珠教授被遴选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第四批培养对象。王雄文、刘展华副主任医师被国家中医药局评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年,肿瘤科被批准成为广东省“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内首家中医肿瘤学博士点所在地,再次为肿瘤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针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副反应,积极探索岭南中医学术流派特色疗法,开展针灸、耳穴压豆减轻化疗后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等。完成脾虚痰湿证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与证候基因组学研究(脾虚痰湿型肺癌及同源正常组织相关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本研究对阐释中医证候实质意义重大。12月,林教授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课题“周岱翰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正式启动。系统整理周教授的学术经验,对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典型医案、成才要素、养生经验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总结,为全面继承、发扬周岱翰教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创造了有利条件,流派的学术传承工作一脉相承。

年,秉承循证医学原则,开展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突出中医肿瘤学及中西医结合的肿瘤治疗模式,形成的“以人为本,多学科、个体化的治疗理念”在实践中成熟并在学术界同行中凸显特色与优势。12月,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检查验收。主持课题“中医药提高肺癌疗效与生存期的系列研究”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等岭南中医肿瘤学术专著。年,“中医药提高肺癌疗效与生存期的系列研究”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励三等奖。同年,周岱翰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年周岱翰教授获广东省政府颁发的“广东省名中医”荣誉。年流派所在肿瘤科成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年,林丽珠教授当选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会长,9月广东省中医药局批准成立“广州中医院肿瘤中心”,中心床位数达到张,流派的临床优势使其成为岭南地区龙头科室。年,林丽珠教授当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流派学术影响力波及五大洲地区。

年8月,周岱翰教授指定其学术继承人张恩欣为流派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任“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工作室”建设负责人,全面、系统挖掘与整理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的发展成熟历程。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传承脉络现有:学派创立者、第一代代表性传承人周岱翰,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林丽珠,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张恩欣。流派拥有1名国家级学术传承指导老师周岱翰教授;2名省级学术传承指导老师周岱翰教授、林丽珠教授;3名国家级学术继承人林丽珠、刘展华、王雄文;4名省级学术继承人张恩欣、蒋梅、郑心婷、陈汉锐;3名杏林英才培养对象张恩欣、王树堂、翟林柱。

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经过50年的发展,根据岭南地区流行病学特点,始终坚持中医肿瘤学特色、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学科优势,流派医疗、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带动了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地区肿瘤学术发展,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学术影响力、辐射力在同专业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为岭南中医学术流派、岭南中医药学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里白癜风病看的好
儿童白癜风发病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dlawyers.net/zlzl/11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