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肿瘤君第13期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本期提要

在您的印象中,肿瘤的中医药治疗是什么样的?它是患者走投无路时最后的选择?它是与现代医学脱节的过时技术?还是去年新闻里害死年轻患癌女演员的罪魁祸首?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认识!您知道吗,中医和西医一样,同样研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同样做临床试验,并且完全经受得起现代医学体系的评价!今天,熊猫君带您看看,有真实数据支撑的肿瘤中医药治疗!

写在前面

在进入现在的这个行业之前,笔者攻读的专业正是中药学。尽管一直以来对于中医药的争论从未停止过,笔者始终对中医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信心满满。理论方面,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中医药经典著作正是我国医学的发展史;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成书于大约年前的秦汉时期,祖国医学发展之久远可见一斑。实践方面,传统技术同样一路传承至今:方剂,针灸,推拿,导引……如今家家常备的小柴胡颗粒,其方最早出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历经了18个世纪的实践考验仍不见衰。受过岁月的打磨洗练,中医药堪称经典。

战国至秦汉期间成书的《黄帝内经》,是每一个中医药人必读的经典。

现在在网上能找到的《肿瘤学概论》里,都会有一章节专门讲述中医药治疗,感兴趣的读者可下载一些课件,都讲得很系统。今天笔者不打算循教材的套路,而是在结合临床试验介绍肿瘤的中医药治疗应用之余,尝试带领大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目前教材普遍强调中医药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却鲜有分析在中国民族史上璀璨了千年的中医药何以沦为配角地位的。今天,笔者希望与大家分享这方面的感悟,也欢迎您来与笔者交流。

中医药治疗的目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目前的肿瘤中医药治疗,主要期望达到哪些目的。

1.加速肿瘤术后康复,减轻并发症

我们以乳腺癌为例来解释这项应用。手术损伤血络,造成离经之血外溢可引起创面出血或血肿,瘀血内停致使气机被阻,皮肉失充,可致术后皮瓣坏死。因此术后初期治疗宜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可以达到利血去水,生肌去瘀的效果[1]。手术除了会耗伤气血之外,还会使免疫力降低。《血证论》认为“气随血脱,元气损伤”,治疗宜采用益气养精的中药。

年,一位来自江西省的医生和大家分享了她的临床实践经验[2]。她选取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中药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腋下、胸骨旁双管引流+胸带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置单管引流+局部加压包扎的传统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下积液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六成多(7.5%v20.0%),皮瓣坏死发生率下降约六成(7.5%v17.5%)。

桃红四物汤是活血化瘀的经典名方。

虽然在这项研究当中,中药的干预不是唯一的治疗变量,但我仍然相信它对于并发症的减少起到了重要作用。多项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表明[3],桃红四物汤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味经典方剂能成为降低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神助攻”。

2.放化疗期间的减毒增效作用

根据肿瘤术后治疗“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术后化疗的不同时期,辨证采用中药辅助化疗可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进一步提高疗效。[4]

年,一群来自上海的肿瘤科医生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例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术后,IIa-IIIb期都有,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94例)。两组均采用GP方案常规化疗4个疗程,化疗结束后对症治疗。不同的是,治疗组在化疗第1天开始口服抗瘤增效方(生黄芪、黄精、灵芝、姜川黄连、制苍术等),连服2周;化疗结束后2周开始服用肺岩宁方(生黄芪、灵芝、黄精、仙灵脾、七叶一枝花、蜂房、干蟾皮等),连服3年。最后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无瘤生存期长了一年多(33.13mv20.87m),3年复发转移率降低了15%(57.73%v73.40%)。中药干预下的化疗,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黄芪是一味重要的补气药,在很多方子里都会看见它的身影。

3.术后及放化疗后用药稳定病情,提高远期效果,减少复发转移

传统中医学认为,无论是姑息手术还是肿瘤根治性手术,都是治标,所谓肿瘤的根治性手术也不是根治,因为往往不能消除病人的致癌因,且易伤气血,容易使患者形成获得性内虚质。因而中医药通过调节阴阳,补益气血,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术后的恢复,预防和减少术后的复发和远处转移。[5]

年,一群来自上海的肿瘤科医生开展了一项临床试验。[6]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从Ia期到IIIa期都有,分析了手术范围、辅助化疗和中药辩证治疗对患者无瘤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显示,接受辅助化疗和中药干预都能延长生存。

很遗憾的是,文献报道中没有给出对于不同证型的患者的用药方案。我想不是不能给,而是给出来会占据非常大的篇幅。中医是高度个体化的精准医疗。同一种病,一千名患者就可能有一千种治疗方案;同一个方剂,各个药物的配比也会有差异;同一名患者,在治疗的不同的阶段也可能应用不同的方案。倘若将名患者的用药全部记录下来,大概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是阻碍中医大规模发展的一个原因——在高度个体化的医疗体系中,没有一套方案对所有人适用,哪怕是同一种疾病。

4.预防和治疗癌前病变等

如R.A.Weinberg在TheBiologyofCancer中所述: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到可能需要一个世纪。如果我们能将这个过程延长,延长到我们自己都活不到的某个时刻,那么就相当于我们不曾得过癌症了。中医药治疗癌症的思路倾向如此[5]:攻其实,补其虚,通过对患者机体的综合调理,使患者的身体机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从而达到延缓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如果我们将中医药干预的时间点提前在癌症发生之前或是极早期,或许就能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

在此我们以胃癌的预防为例。关于中医药干预下的胃癌预防有不少研究面世[7]。光镜观察显示,艾灸和针刺预处理组大鼠胃黏膜相对于模型组大鼠炎性反应和异型性等变化较轻,艾灸组并能降低血清中CEA的含量。芪龙方能显著降低MNNG诱发的新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异型增生及腺胃癌的发生率,且呈剂量依赖性。半夏泻心汤可以降低MNNG多因素造模法诱发的大鼠异型增生、前胃鳞癌的发生率。加味四君子汤能够降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发生率,说明能有效抑制MNNG诱发大鼠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解毒化瘀健脾方对异型增生胃黏膜细胞P16、PTEN基因具有一定的去甲基化作用。六味地黄丸能显著降低胃癌相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IL-10mRNA的表达而降低糖尿病小鼠胃癌的发生风险……

六味地黄益肝肾,茱薯丹泽地苓专,

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

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

肺肾两调金生水,麦冬加入长寿丸。

当年这首方歌可是笔者的噩梦啊......

5.对于晚期不能手术及放化疗的患者,中医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癌症发展至晚期,病情复杂多变,免疫功能低下,不能耐受化疗或部分家属及患者拒绝化疗,改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命是患者的基本要求。对于此类患者,中医药治疗可提高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延长生命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年,一群来自杭州的医生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8]。他们将58例胃癌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一般营养支持疗法;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28天后,观察组NK、CD+3、CD+4细胞数明显升高,CD+8细胞数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升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亦明显升高;治疗后卡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提示参麦注射液应用于胃癌晚期患者,能够改善患者血红蛋白及免疫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麦=红参+麦冬。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机能,与化疗药物合用时,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并能减少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毒副反应。

中医药治疗的现状

尽管如此,在肿瘤治疗方面,目前中医药仍然处在辅助西医的位置。通常,我们会首先选择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药等手段,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才会说,看看中医吃点中药吧。很少有患者在初经诊断时就主动选择中医药治疗。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现代医学的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相比于“慢慢调理”的中医,自然更加受到患者的欢迎。另一方面,目前中医尚未形成肿瘤治疗的标准程序,也缺乏足够充分的临床数据来评估疗效,这是我认为中医之所以不能在肿瘤治疗中占据更重要地位的痛点所在。

西医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有系统,有程序。

举个例子,我们看西医治疗结直肠癌,一樹君曾经给大家介绍过各阶段不同的治疗方法,哪一期怎么切除、用什么药、怎么用、用多少,都是非常明确的。再看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先做基因检测,有EGFR突变就吃吉非替尼,有ALK融合就吃克唑替尼,耐药了就换下一代药物,奥塞替尼和艾乐替尼排队等候。这样有条不紊的治疗程序,中医药目前给不了患者。

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是必然的。原因如下:

1.中医治疗是高度个体化的精准医疗。注重整体观念的中医看到的一整个人而不是一个疾病,治疗的对象是人,自然会根据个体情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不像西医,中医中很难存在“亚组”。患者千千万,治疗方案千千万,自然难有标准程序,自然难推广。

2.中医治疗高度依赖医师的个人经验。在西医治疗中,有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项辅助手段,对于医师个人水平的依赖相对较低;中医治疗中,却是高度依赖医师的个人经验,来完成辩证与施治的。这也限制了中医治疗的推广。

3.中医药现代化事业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问题。就临床研究设计而言就存在两大问题。目前,中医肿瘤临床研究设计总体上缺乏符合中医疾病诊疗规律的方法学上的原始创新,至今没有真正体现中医辨证论治优势的临床研究思路和方法,而且临床研究的后续研究及研究深度不够,真正能指导临床应用的不多。[9]同时,科学性较差,课题设计科学性不强,大部分不符合循证的要求,疗效判断标准没有统一,直接导致了研究结果的千差万别,重复性较差,科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基本脱节。

熊猫说

中医药现代化事业前路漫漫,请大家多给它一些时间。劳动人民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END-

参考文献

[1].徐川等,乳腺癌术后中医药治疗的现状分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04):第66-67页.

[2].万红霞,中西医结合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40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第54-55页.

[3].刘立等,用于妇科血瘀证痛经的四物汤类方——桃红四物汤的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05):第-页.

[4].王中奇等,中医药结合化疗防治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05):第36-39页.

[5].郑佳彬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01):第-页.

[6].朱丽华等,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及中药干预效果评价.上海中医药杂志,(02):第11-15页.

[7].赵益等,中医药对胃癌预防的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杂志,(03):第-页.

[8].李珍等,参麦注射液对胃癌晚期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01):第11-12页.

[9].罗政,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in江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会:中国江西南昌.第1页.

往期回顾

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单抗到底是什么?

一文看懂肿瘤的内分泌治疗

昂贵神药变毒药?原来是因为体内没有这个东西...

谈化疗色变?直面副作用!

放射治疗一网打尽!

浅谈肿瘤外科手术

头痛恶心和肺癌晚期有什么关系?让我们从TNM分期说起

不想被误诊成癌症?快来看这篇!肿瘤标志物全梳理

超好懂!图解X射线和CT作用原理!

病理报告阅读初入门:首先你得知道,这些都是肿瘤,都得治!

原来癌症是一个想吃唐僧肉的故事

无处不在的威胁

HaploX∣超微量肿瘤液体活检专家

让每一个生命健康年!









































丹芪偏瘫胶囊
中科白癜风名医会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dlawyers.net/zlzq/10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