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中医的脉诊法抱有疑惑着的好奇,
不明白三个手指头下的触感,
怎么就能揣度脏腑的吉凶,
这非常地不科学,
对不对?
在脉学发展到明代时,
市面出现了一种脉法,
称为“太素脉”法。
太素脉是以脉象断人命运的一种切脉法,
更使中医脉诊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比如,
太素脉中的这段文字:
“富贵而寿,脉清而长。
贫贱而夭,脉浊而促。
清而促者,富贵而夭。
浊而长者,贫贱而寿。
”中国命理学最重视的
“富贵寿夭贫贱”
居然从一个脉上便见了端倪。
这个也太玄了!
对吧。
那么按下太素脉不表,
我们先讲一点点身边能理解的现象。
大家去看小孩子的脉与老人的脉,是完全不一样的。
老子讲“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所以你去看小儿的脉是柔软舒和的感觉,老人却往往弯曲僵硬弹性差(老人多有动脉硬化)。
如果一个老人,他的脉象却如孩童般柔缓舒和,你去看他的脸色一定清爽明亮,这是长寿的体征。
古人将中医四诊分为四种层次,称为“神圣工巧”。分别对应四诊的“望闻问切”。而作为测脉的“切诊”是层次最低的一种。
从古人的认识来说,他不过就是一个技巧。
因为望之无所凭藉,闻之倏忽已逝,问之赖人心悟。独独这个脉诊,是一个真切的血管,摆在你的手下。只要用心体会,仔细揣摩,总能感知到脉上的细微的变化。
可惜,无追求的医者,连“巧”的这个境界都达不到。
假使一个人受寒,他的脉管会收缩,脉感上紧张度提高。而到了夏天气温升高,气血舒畅,脉就表现出柔软的体象。这都是很容易体会出来的脉感。
一个人如果长年累月保持着柔软的脉象,身体一定是比较健康的。笔者诊断过很多肿瘤患者的脉,他们的共同点是脉象都很坚硬,紧张度较高。
当下的时代,人蒙昧于生死,柴栅于疾患。一听到癌字便五雷轰顶,志意沉沦。
却不知如何在未病或将病时去体查预防。将身体寄托于仪器,而不晓得形质见诸于仪器,已在沉重之时。
一个真正要去养生的人,
平时可以多观察自己的血脉,
让它始终柔和。
一但有紧张坚硬的脉象出来时,
便要调整作息,
调畅情绪,
尽量使脉重归柔和。
而不是盲听盲从信广告,
灵芝石斛加虫草。
我们的脉跳,是由心脏博动带动血液运动产生的。脉跳的有力与否,其实表明了心脏功能的好坏。临床上多见心脏疾病的患者,脉微弱而无力。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试试对比下壮年男子与迟暮的老人的脉跳力度的差异,你会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与结论。
回过头来我们看太素脉里讲寿夭的话。
我们知道,人的心脏一生能跳25至30亿次。所以静息心率比较慢的人,心脏的使用时间便能增加,人的寿命是否
就相应变长了呢?
以上我们讲的,就是脉法里的“徐疾”“刚柔”“有力无力”这几个最基本的脉象构成要素。虽然说脉法有二十八种体象,但是基本的原理是不离乎这几点的。
有兴趣的朋友,
可以由此一窥脉法的门径。
中医粉也可以籍此
提升一下自己的逼格。
摸脉的样子,
可是帅帅的哦。。。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方寸山纯中医·向道之心
我叫你一声你敢扫我么
白癜风治疗方法白癜风康复成果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dlawyers.net/zlzq/11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