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发布《关于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医疗机构要明确抗肿瘤药物和辅助用药的分类使用原则、使用比例,不断降低辅助用药的使用比例。医院医院要积极推行“单病种、多学科”诊疗。对肿瘤晚期患者开展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
据了解,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年)》,提出了10项主要措施。此次《通知》的发布,正是对《行动计划》的细化要求。
《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医疗机构肿瘤科及相关学科建设,加强肿瘤诊疗人才培训,将肿瘤诊疗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要大力培养与培训病理医师、病理技师、肿瘤专科临床药师、肿瘤护理人才、放疗医师、放疗技师和医学物理等人员,通过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分配激励机制等措施,改善相关人才紧缺状况。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肿瘤防治科学研究。
《通知》提出,医疗机构要严格控制本机构抗肿瘤药物和辅助用药的品种数量,同一通用名称药物品种,其品规数量要作出限定,明确抗肿瘤药物和辅助用药的分类使用原则、使用比例,不断降低辅助用药的使用比例。医院要组织制订抗肿瘤药物和辅助用药临床应用专项评价方案,明确评价指标。每半年开展一次专项评价。医院要组织医学、药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对抗肿瘤药物和辅助用药处方(医嘱)实施抽查点评。对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等情况进行点评和公示,将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处方权授予及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通知》要求,将个体化医学、精准医学理念融入肿瘤的诊疗,针对病情复杂的患者,医院医院要积极推行“单病种、多学科”诊疗,组织肿瘤科、内科、外科、放疗、病理、药学、影像、检验、核医学等相关学科进行会诊、病例讨论或联合查房,制订科学、适宜的诊疗方案。继续推进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建设,重视对肿瘤晚期患者的管理,开展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
《通知》还要求推进肿瘤全过程管理。医院、护理院、临医院的对接,建立长期对口合作关系,实现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医院出具诊疗方案,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实施治疗。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适时组织对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督导检查,并适时遴选肿医院。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在近年来动作频频的肿瘤诊疗管理方面又加了重要一码。通知在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上有何亮点?对于完成通知要求,专家们又有哪些建议?小新君日前采访了几位肿瘤诊疗和相关管理领域的专家。
肿瘤规范化诊疗还需再约束
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医院副院长石远凯介绍,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健康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石远凯说,目前我国共有医院,医院也都设有肿瘤诊疗中心。最近10年来,肿瘤规范化诊疗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原国家卫生部于年起编写并颁布了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之后又在全国组织创建针对晚期癌症患者规范化姑息治疗的癌症疼痛规范化示范病房,这些都使我国的肿瘤规范化治疗整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医院院长徐瑞华说,多年来,我国肿瘤疾病临床诊疗中,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同时存在。由于缺乏肿瘤专科医生准入机制等原因,医院间肿瘤诊疗水平差别很大,医院就诊,生存几率有很大差距。他说,近年来,通过加强管理,我国的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有了巨大提升,而要进一步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还需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出台引领性规定,对临床行为进行再约束。
“以前,我国出台的肿瘤诊疗规范和指南多是针对某一个病种或某项技术。而此次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通知,强调对肿瘤紧缺人才的培养、构建‘多学科、单病种’诊疗模式、开展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等内容。这些内容贴近临床前沿,要求更具象,也更方便临床执行,对提高肿瘤的规范化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王杰军说。
肿瘤诊治应做好“分级诊疗”
通知提出,应推进肿瘤全过程管理,医院、护理院、临医院对接,实现双向转诊、急慢分治。
“肿瘤诊疗应该遵循‘分级诊疗’的原则。”王杰军说,对肿瘤病人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强调时效,把握最初的诊疗时机很关键。因此,医院应该在发现疑似病人后医院,医院明确肿瘤病人的早期诊断、制定诊疗决策,此后的治疗、康复和监测复发转移等工作再放到基层去做。
徐瑞华说,医院承担了当地肿瘤诊疗中心的角色,肿瘤的“分级诊疗”医院的大夫应更多地接诊肿瘤病人,由他们制定诊疗方案,医院去执行和实施。等需要改变诊疗决策时,医院听取专家建议。“医院应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多做研发,多参加临床研究,开发新的诊疗手段。只医院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提高肿瘤诊疗体系服务社会的效率。”
提升肿瘤治疗核心竞争力
通知提出,应在医院和医院推行“单病种、多学科”(MDT)诊疗模式。据了解,MDT模式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最早由美国提出,即多个科室专家通过定期会诊形式,制定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在欧美等国家,MDT模式已成常态。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甚至还做了立法,规定每一位癌症患者都需经过MDT综合治疗。
“肿瘤是一大类复杂的疾病,每一个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都有别于其他肿瘤,需要根据疾病发生的器官、病理类型和分子亚型、肿瘤分期、患者的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制定针对于每一个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石远凯说,“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是国际上公认的肿瘤诊疗标准体系和模式,这一诊疗体系可以使病人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有效控制肿瘤治疗给病人带来的毒副反应。
“‘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模式能够让病情复杂的肿瘤患者得到更多获益。医院医疗质量的最重要抓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徐瑞华说,医院从年开始,每周会利用一个下午时间,组织内科、放疗和影像科等多个相关科室,针对某一类肿瘤疾病的复杂病人开展诊疗方案讨论,在优化、具体化病人诊疗决策的同时,也能提高年轻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徐瑞华说,肿瘤专科医生人才梯队的不完备,是阻碍肿瘤MDT模式有效运转的主要难题。此外,要想更好地确定肿瘤综合治疗方案,还需提升影像诊断、组织和细胞病理、分子病理等学科水平。“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健全科室和实用人才,大家才能从各自专业出发,对某一疾病阐述认识,并通过思想碰撞,确定最佳诊疗方案。此外,医院还要加强管理,指定专门人员、专门时间并进行监督管理,才能把这一好机制变成实实在在的日常诊疗行为。”
建立姑息治疗学科和诊疗体系
“目前,获得好的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终点。而在我国的肿瘤治疗现状中,我们对抗肿瘤治疗很重视,但对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白癜风复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dlawyers.net/zlzq/1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