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创可贴,有药好的更快些。」
这句广告词将创可贴和药联系在一起,成功地把「创可贴有药才好」这一观念深植人心,于是这个创可贴迅速在小创伤市场大获成功,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近日,哈佛医学院NatalieArtzi博士带领她的研究团队把这一观念延伸到癌症治疗领域。他们发明了一种含有三种高科技药物的「癌可贴」,在小鼠模型上大获成功。7月25日,他们的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刊登在材料学顶级期刊《自然材料》上(1)。
NatalieArtzi博士(打开Artzi博士实验室的网站,被这张照片惊艳到了)
Artzi博士不仅是哈佛医学院的助理教授,她还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员。在材料科学领域深耕多年。关于这款「癌可贴」,还得从年讲起。
当时还在MITElazerR.Edelman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助理的Artzi发现,很多患者在手术之后,由于黏合剂的问题,伤口难以愈合,或者出现组织黏连,给患者造成不小的痛苦。她认为不同的组织对黏合剂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所以一种黏合剂包打天下的做法并不合适。所以,她试图带领团队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坚,她们发明了一种胶水,这种胶水可以根据组织的不同做一些调整,让胶水以最好的状态去适应组织,目前这种胶水可以用于从小肠到肺等各种组织的缝合。据悉,她们发明的这种胶水是第一种可以根据组织的属性做调整的黏合剂,她们的这一研究成果发在材料学领域顶级期刊之一《AdvancedMaterials》(2)上。
虽然她们发明的胶水表现已经很好了,但是她们意外的发现,这种胶水在同一种组织上面对不同的疾病,使用效果也是存在差别的。例如,这种胶水在肠癌组织上的效果比健康肠组织好,但是它对有炎症肠组织的粘合效果又比健康肠组织差。
Artzi惊奇的发现,这种不同的表现,跟不同状况下肠组织胶原蛋白(collagen)的含量是有关的。由于胶水材料的特殊性,它的粘合效果在高胶原蛋白的组织上更好。如果以健康组织的胶原蛋白为基准的话,患肠炎的肠组织胶原蛋白含量要低,而癌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则非常高。这就解释了胶水在不同疾病上表现的差异性。她们的这一重要发现于年1月刊登在《科学转化医学》上(3)。
Artzi博士的研究成果被《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以封面的形式刊发(绿色的是水凝胶贴片,红色的是长壁细胞)
真是万万没想到,Artzi最初只是想解决手术后的组织黏合问题,最后却「误打误撞」地跟癌症扯上了关系。这无异于「歪打正着」地挖到了一个金矿啊。科研的神奇莫过于此。既然这个胶水对肿瘤组织有极强的黏附作用,那是不是可以拿它来对肿瘤做点什么?此时Artzi脑子里就有了「癌可贴」这一创意。
不知道Artzi是不是受到云南白药创可贴的启发,她打算把这种水凝胶做成一种载体,在这个载体的表面敷一层药物,然后把这个水凝胶牢牢的贴在肿瘤的表面,让药物精准的渗透到肿瘤组织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一开始Artzi就选择挑战最难治的三阴性乳腺癌。这种乳腺癌,几乎没有给科学家留下任何「把柄」,耐药性极强,患者的预后非常差。Artzi选择以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resistantprotein1,MRP1)作为突破点。她打算利用RNA沉默技术干掉让乳腺癌细胞产生耐药性的基因。她首先将用于干掉MRP1的RNA连接到金纳米颗粒上,然后将这些纳米颗粒植入水凝胶中,最后将水凝胶贴到肿瘤生长的部位即可。
随后,Artzi再给小鼠注射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她们发现,在两周之内肿瘤竟缩小了90%。仅仅时隔两个月,年3月,《美国科学院院刊》刊登了她们的这一重要研究成果(4)。这意味着,Artzi用水凝胶做治疗癌症药物的载药片这一想法是可行的。
MIT北京中医白癜风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dlawyers.net/zlzq/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