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疗治疗效果几何

?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   

在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方面,过去都是以手术切除加上术后放化疗为主。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治疗理念的更新,在直肠癌的治疗更推崇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原发肿瘤为晚期但无其他脏器转移)进行术前放化疗然后再手术治疗,手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再选择后续治疗。

  

为什么要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放疗或化疗呢?朱远医师解释说,首先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患者可能会有肿瘤过大、肿瘤浸润到周围组织的现象,手术切除范围较大,且无法完全切除干净,患者术后仍需做放疗或化疗。而术后放化疗的副反应要大于术前做,患者的耐受性也较差。

  

此外,如果患者的肿瘤位置距离肛门5公分以内,传统方法手术需要切除肛门者,通过术前的放化疗可以使肿瘤缩小,在切除肿瘤时则有可能可以保留肛门。

  

术前的放疗中有短程和长程之分。“短程是指单次放疗的剂量较大,总的放疗次数较少,1星期即可完成。长程是指单次放疗较小,总的放疗次数比较多,全部完成大约需要5周半的时间,同时配合化疗。”朱远医师说。

  

对于病情相对较轻,放疗结束后一周内即手术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可以接受短程放疗。对于病情相对较重,或需要让肿瘤退缩以达到行保留肛门的手术的患者建议接受长程放化疗。

“临床中接受长程的患者要比短程的患者多,这是因为很多直肠癌患者发现得比较晚,确诊病情时已经是比较严重的了。”朱远医师说。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研究显示,对于病情相对较重的晚期直肠癌患者在术前进行短程放疗后再进行2个月化疗的效果可能比单纯接受长程同步放化疗的效果要好。目前,该研究已进入3期临床研究阶段,未来有望作为临床治疗中可选择的方法之一。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患者都难免承受身心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如何预防和早发现早治疗直肠癌,就显得尤为重要。

  

朱远医师指出,预防直肠癌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上切忌肥油甘腻,多吃粗纤维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在直肠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方面,朱远医师认为,除了有家族史的人要定期复查,早诊断、早处理外,其他人一旦出现以下症状,切莫大意。

  

反复的血便 饮食起居不规律,运动少,的确很多人会有痔疮。因此一旦出现大便出血,他们便会下意识地自我诊断为痔疮,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多数人会选择药物治疗。但是反复的便血要引起重视,如果血呈暗红色,混杂在粪便里面,更要警惕,医院就诊,最好可以做肛门指检或肠镜。

  

腹痛及不明原因贫血 部分右半结肠肿瘤病人,肉眼上并无大便出血症状,可以表现为反复的腹部隐痛,乏力纳差。若此时再加上不明原因的贫血,更加要重视,因为极有可能是右半结肠肿瘤。

  

大便习惯及性状的改变 正常人每天大便规律成形,反反复复的便秘或腹泻应当引起重视,因为此时往往会被当作胃肠功能失调或胃肠炎来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持续时间较长,医院进一步检查是否有肠道肿瘤的可能性。如果有一段时间出现大便变细,甚至大便有凹槽等情况,须提高警惕,医院就诊。

食管癌预防性淋巴结照射与联合靶向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吴式琇教授介绍说,食管癌是世界和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第4位(17.38/10万)。尽管近年来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食管癌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中国仍是世界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和重度饮酒是引起食管癌的重要因素。对于食管鳞癌,吸烟者的发生率增加3-8倍,而饮酒者增加7-50倍。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主要致癌危险因素是致癌性亚硝胺及其前体物和某些霉菌及其毒素。组织学类型上,我国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占80%以上;而美国和欧洲以腺癌为主,占50%以上。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表现不典型,最多见的是咽下哽噎感,不过这个症状可自行缓解,不影响进食。常在病人情绪波动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此外,还可以出现异物感或食物滞留感,胸骨后疼痛。

  

进展期食道癌的症状包括:咽下困难、食物返流,当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可致声音嘶哑、呃逆、干咳与出血等症状。

关于食管癌的治疗,吴式琇教授表示,由于食管癌发病隐匿,超过80%的患者在临床就诊时已丧失了手术治疗机会,放疗成为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

同步放化疗使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有了一定的提高,是目前不可手术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但总体治疗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低于20%,亟须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来提高疗效。

  

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和放射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食管癌的放疗及放疗参与的综合治疗取得了一些进步。如放疗照射范围的优化以及放疗与化疗及靶向治疗药物的有机结合等方面。

  

吴式琇教授指出,食管癌较早期就可以出现黏膜下浸润和淋巴结微转移,并且淋巴结转移具有双向性和跳跃性,范围非常广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外科医师尝试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该术式能降低区域淋巴结复发转移,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的局部区域控制率,改善患者预后。

  

正是基于此理论基础和临床疗效,可以在食管癌根治性放疗中尝试扩大照射范围的预防淋巴结照射来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根据医院的经验,对于不可手术的食管癌患者,行预防淋巴结照射联合同步化疗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此外,目前研究发现分子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同步放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有望成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新治疗模式。研究发现,食管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呈高表达,并与患者的预后有关,提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作为食管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目前,临床可用的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药物主要有两类: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医院开展的临床研究表明,放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的2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88%和70%,较单用同步放化疗明显升高。

  

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免疫治疗与手术、放疗、化疗的有机结合将有可能成为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突破口。

  

在食管癌的预防方面,吴式琇教授指出,目前食管癌的确切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就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预防食管癌。

  

在饮食方面,不要吃过烫的食物,不要进食过快,不要过量饮烈性酒以减轻对食管黏膜的刺激;不要吃发霉的粮食,少吃酸菜。因为发霉的粮食可产生毒素。改变食用酸菜的习惯,酸菜中含有大量可致癌亚硝胺类物质;常服用维生素C,可以减少胃内亚硝胺的形成。

  

此外,要注意定期检查。建议生活在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男性,平时有食用酸菜、饮酒等习惯,近期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医院做相关检查,例如食管镜、食道钡餐、X线透视或者拍片等。一般来说,食管镜检查能够见到早期很小病变,取活检可以精确做出病理诊断。

本报记者谢文竹









































太原治疗白癜风医院
太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dlawyers.net/zlzz/1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