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反应调节剂(免疫系统调节剂)
1、细胞因子: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造血生长因子。
2、细菌类:卡介苗等。
3、肿瘤增值病毒(溶瘤增值病毒)。
4、转化生长因子及其他。
二、肿瘤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免疫细胞治疗)
1、LAK细胞。
2、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
3、抗CD3McAb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
4、NK细胞免疫治疗。
5、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6、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7、CAR-T治疗。
8、TCR-T细胞疗法。
9、肽段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10、黏附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三、单克隆抗体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1、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的抗体治疗:利妥昔单抗
2、阻断信号传导通路的单抗靶向治疗:
1)、ErbB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主要有EGFR(Her-1)和Her-2,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刺激了酪氨酸激酶的活化,从而启动了细胞信号传导,诱导细胞增生和血管发生。受体和配体结合区和酪氨酸激酶是抑制受体功能的两个可能靶点。针对这两个靶点有大分子物质(如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抗)和小分子物质(针对酪氨酸激酶的小分子)。
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Her1)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
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曲妥珠单抗;
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a)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
b)EGFR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c)喹唑啉类化合物、吡咯嘧啶类化合物等。
4、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贝伐单抗、沙利度胺。
目前临床研究较多的有内皮抑素、血管抑素、基底膜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和抗VEGF的药物如贝伐单抗。
5、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抑制剂
PD-1/PD-L1通路与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PD-1、IDO、LAG-3、TIM-3等靶点,是目前研究最多的。
四、肿瘤疫苗(癌症疫苗):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痘苗病毒载体;单纯疱疹病毒。
五、肿瘤的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癌基因靶向治疗;多药耐药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端粒酶为靶点的治疗。
六、肿瘤放射免疫靶向治疗
Dr.Zeghy赞赏
长按白癜风病因北京市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dlawyers.net/zlzq/12171.html